今天是:2025年1月5日 星期天
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泛珠网2022 > 泛珠智库

香港籍广东政协委员林至颖:更重要的是帮助港青在大湾区找到工作

日期:2021-02-05 来源:南方网 字体: [大] [中] [小]

  “这一次来广东参加两会,我每天都在赶场!”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政协会议,香港籍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未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至颖来到了广州市番禺区的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在那里等待着他的是带着项目而来的香港青年。

  “受疫情影响,过去一年香港往来内地不像以前那么方便,粤港交流难免受到影响。”时隔一年多,为了能现场参加政协会议,林至颖在隔离期满21天后,终于踏上了这片久违又熟悉的地方。广东省两会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穿梭于深圳、中山、珠海、东莞等地,考察参观、出席一场又一场的交流会,他表示:“希望能借机交流一下粤港两地过去一年的情况。”

  早在2009年开始,从事出口贸易工作的林至颖就频繁来往粤港两地。一年之中,他有一半的时间在内地,其中2/3在广东。“我曾在广州住了三年,也经常回家乡中山,以前常在东莞跑工厂,现在主要在深圳发展业务。”有了一定的积累后,2015年,他决定创业做科创投资,把更多港澳及海外的优秀项目带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孵化。

  “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充满期许,香港是大湾区的一份子。”为了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大湾区,林至颖在广东积极参政议政,在分别履职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市政协委员期间,都提出了不少关于粤港合作的提案,传达香港居民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意愿和诉求。同时作为一名港籍委员,他也在香港主动向媒体、居民介绍广东的政策信息,鼓励更多香港居民把握大湾区的发展机会。

  “我经常跟香港年轻人讲,想发达,来大湾区。只要踏过深圳河,我们就进入了超过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内地市场。一只脚在香港,一只脚在内地,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林至颖说,粤港合作大有可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两地早日恢复正常通关,他将带更多的香港年青人来这里寻找发展机遇。过来不仅仅是交流、考察,更重要的是帮助想就业的港青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想创业的可以对接到合适的城市、孵化器、相关扶持政策,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对话

  创业者要把项目放在整个产业链里去看

  南方日报:你既是政协委员,也是科创投资人。这次来参加两会,有什么收获?如何评价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

  林至颖: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题之一。今年在参加两会时,我特别注意到,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做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等。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可以赋能不同城市的不同产业。港澳的大学在科研能力和专利申请等方面都走在全球前列,广东制造业实力强大,因此在整个大湾区,我们可以形成一个从前期研发、中期转化生产到后期出口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是世界上其他湾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氛围,吸引了不少年轻的创业团队。你接触过不少创业项目,对大湾区的创业团队有怎样的评价?

  林至颖:现在互联网经济的概念很流行,所以许多创新项目都与互联网高度结合,我在大湾区很多孵化器里,见到有不少是做App、数据处理的项目,也有不少港澳团队是做服务相关的,或是文创产业,这些竞争会比较激烈,而大学或科研机构里的项目团队在核心技术、专利方面会更具备优势。作为一个投资者,我觉得未来实体经济与科技会有更深入的结合,所以掌握核心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才会更强,成功的几率更高。

  南方日报:你一直很鼓励香港青年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对于这些港青,你有什么建议?

  林至颖:大湾区内地城市人口比香港多,市场更大,产业链做得更长、更深,香港青年来这里发展,机会是很多的,可以选择就业或创业。做职业选择或决定创业项目时,最好能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或工作经历;也要多了解当地城市,例如其产业发展是否与自己想做的相匹配,对于港澳人才是否有相关的扶持政策等等。创业者要仔细设计自己项目的商业模式,眼光要放长远一点,把自己的项目放在整个产业链里去看,要考虑其未来向上下游延伸发展的可能性,这样有助于让创业之路更易成功,也能走得更远。

  南方日报:对于促进粤港两地的人才流通,你有什么提议?

  林至颖:我这次来参加政协会议,带来的8份提案中就有涉及这一话题。去年我参与了一项有关香港青年赴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前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吸引力在于看到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顾虑则主要是在这里的工资水平、是否适应和社会福利问题。因此我建议,粤港两地在社会福利上进行更多的对接,在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为香港青年提供适当的帮助。(记者 曾美玲 实习生 梁楚韵)

(编辑 叶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