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分站 > 泛珠粤动力

花都区海珠区+瓮安县 十年携手演绎“山海情”

日期:2024-01-04 来源:贵州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山水总相连,携手天地宽。

  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结对帮扶黔南州瓮安县,拉开了对口协作的序幕;

  2016年,广州市海珠区接过花都区的接力棒,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

  产业帮扶、资金支持、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紧紧围绕产业、教育、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协作,瓮安县先后获得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近2.08亿元,实施协作项目99个,实现了人员互动、产业互补、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从组团式单向帮扶到找准优势资源互补,海珠与瓮安两地携手并进、同向发力,通过健全协作机制,拓展协作领域,高质量统筹推进东西部协作各领域走深走实。

  “造血式”帮扶助推产业发展

  产量翻了两倍,产值从6000万元提升至1.1亿元,实现了提质增效。

  这是发生在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的喜人变化。数据背后,是海珠与瓮安两地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不断探索产业合作新路径,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打造出“造血式”产业帮扶模式。

  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研发、品牌营销、茶文化推广、茶旅融合等产业形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13年,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瓮安县建中镇,拓荒开发1.2万余亩茶园,发展集约规模化生态农业。其中,黄金芽种植示范基地1800余亩、白茶6000亩、绿茶4800亩。

  “起初只有3条生产线,产量不高。”贵州黄红缨茶叶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李勇说,厂房面积受限,导致公司在后期加工环节上一直比较薄弱,制约了公司发展。

  瓮安县建中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黄金芽茶叶种植示范基地,是瓮安欧标茶的核心主产区。

  2021年,广州市海珠区立足瓮安黄金芽茶产业发展实际,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2197.5万元,在建中镇建设粤黔协作共建产业园,园内配套建设红茶、名优茶、大宗茶等多条生产线,拓展瓮安县茶叶产业链。

  该产业园的建成投用,解决了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发展的“燃眉之急”。

  “新的茶叶加工厂,增强了深加工的能力。”李勇说,公司从2022年3月搬入粤黔协作共建产业园后,新投入了5条生产线,产能大大提高,产值也从原来的6000万元提升到了2022年的1.1亿元。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更为群众带来了实惠。

  数据显示,依托茶产业,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年均劳务用工支出2200余万元,带动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据了解,海珠区聚焦产业协作,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3311亿元,在瓮安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各类项目54个,遍及瓮安县12个乡镇(街道)30个乡村(社区),惠及脱贫群众4.05万余人。

  “创新式”管理激发社区活力

  晚饭时间,走进映山红社区的“长者饭堂”,在社工人员的引导下,老人们聚在一起有序用餐,气氛温馨。

  “不下雨我们就会自己过来吃,下雨天就是社工团队帮我们送餐上门。”提到“长者饭堂”,72岁的蔡腊英赞不绝口。

  映山红社区是瓮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搬迁群众1292户5336人。

  为让群众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海珠区先后投入帮扶资金280万元,引进广州社工机构组建海瓮协作社区基层治理服务团队,开办社区“长者饭堂”“4点半课堂”等特色基层服务项目,开展“幸福家”困境青少年家庭阅读空间改造计划,推动搬迁社区群众关怀、互助、共融。

  此外,映山红社区还实施“灯塔计划”等服务品牌,形成“1+3+5”社区治理模式,即打造1个党建引领·邻里互助社区党员先锋阵地,关爱残障家庭、青少年、长者三大群体,推行5项举措激发社区活力,塑造示范典型,助力基层治理服务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

  映山红社区是瓮安依托东西部协作,通过“创新式”管理激发社区活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瓮安不断借助广州社区治理经验、公共服务资源,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海珠与瓮安两地建立了“1个部门单位+发动1个以上企业+结对帮扶1个镇(村)”的“1+N+1”帮扶机制,携手推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鼓励引导24个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与瓮安县3个镇、7个村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单位结合各自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帮扶,不断破解社区服务水平不高、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构建了一幅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

  “组团式”协作提升教育质量

  整洁的道路、绿色的植被、宽阔的操场……在瓮安县朵云学校的操场上,许多学生正在体育课上跑步、踢足球。

  “学校有宽阔的球场,还有和蔼的老师,我很喜欢在这里读书。”三年级学生任宸霖说,学校不仅环境好,还有广州来的老师给大家上课,很不错。

  朵云学校位于瓮安县朵云拓展区,又叫广州海珠小学,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九年制学校,也是海珠区重点帮扶项目之一,由海珠与瓮安两地共建。

  该校于2019年7月动工建设,2020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总投资9960万元,其中海珠区投资45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53.84亩,办学规模48个班,能容纳学生2000人,教师85人。

  “朵云学校主要是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的就学问题,现在招收了1100多名学生。”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瓮安小组组长、瓮安县委常委、副县长汪武介绍道。

  海珠区把朵云学校作为重点结对帮扶学校,除提升硬件设施外,还通过“组团式”协作的方式,提升软件实力。通过强化教师人才交流,重点推动校园管理、学科建设、课堂建构、教学规律等方面研究工作,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海珠区先后派出20余名支教老师,对我校开展‘组团式’帮扶,让学校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提升。”朵云学校校长助理付发燕说。

  多年来,海珠区教育帮扶团队深入研究瓮安校情学情,在教学作风、理念和方法等方面言传身教,带动瓮安县教师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学科建设等,共同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助力瓮安县提升教育质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毕文君)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