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高水平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一开始我们人员只有40人,现在有600人,生产线也从1条扩大到23条,我们今年的预估产值有4300万元,接下来还会加快二期投资建设。”10月10日,贺州市钟山住润电装有限公司人事总务部管理员陆小宇告诉记者,国庆期间,该企业的生产车间依然马不停蹄地赶做订单。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新型汽车及摩托车专用电子装置系统、新型仪表元器件、新型电子装置系统产品等,由日本住友电工集团、住友电装集团和惠州住润电装有限公司在钟山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并实现当月进驻即投产。该企业的引进和迅速投产是近年来贺州市主动对接大湾区发展,推动贺州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级、赶超进位,全力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贺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聚焦理念、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七个东融”,高水平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2018年至2021年,贺州市GDP年均增长10.3%,增速排全区第一,经济总量实现从长期排名末位到晋位升级的历史性跨越。
贺州市委书记李杰云表示,贺州将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进一步接受大湾区辐射、承接大湾区产业、对接大湾区市场、借力大湾区发展,着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实现贺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兴产业 创新担当聚能量
引进软视科技实现LED生产零的突破,先后引进天微电子、翔兰科技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入亿航载人无人机空中旅游项目,建设无人机总装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供应链”平台服务为切入点,吸引深圳黄金珠宝加工企业组团式转移建成了广西特有的黄金珠宝产业园……
产业东融是东融发展的“必答题”,如何写好这篇文章?贺州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资源、生态和政策等优势,瞄准大湾区、长三角等地推进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创新担当,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新业态转化培育,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优势产业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
贺州市精准补齐传统优势产业链条。为做大做强碳酸钙产业,该市通过引入中资钙业做大碳酸钙主导产业,如与深圳怡亚通联手开发金石银钙网供应链平台,联合广州云鹰集团建立“矿石开采—碳酸钙粉体—降解塑料母粒—降解塑料制品—固废综合利用”的可降解新材料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链,大大提升碳酸钙产业“话语权”。
此外,该市还成功引进广投能源、北新建材等一批龙头企业项目投资入驻,推动短流程炼钢循环冶金技改升级、电力产业清洁高效发展、建材产业集约发展。今年1—7月,冶金循环、碳酸钙、电力三大支柱产业共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6.8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8.5%。
一路向东畅交通 百里奋蹄正当时
为了让大湾区产业项目“引得进”也“留得住”,近年来,贺州市深入实施“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一路向东,重点打通对接大湾区的交通动脉,保障客货畅通。
“我们正在铺设最后一层沥青。”眼下,信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施工,为10月的全线通车作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项目建成后,贺州、梧州两市的高速公路(连接)里程从原来的170公里缩短到120公里,对拓展两市的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贺州市正奋蹄加鞭,全力推进连山至贺州、广宁经苍梧至昭平、平乐至昭平、桂林至钟山、贺州北过境线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并协调推动贺州至韶关、富川城北至湖南桃川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未来,贺州将实现6条高速公路大通道出省跨市。
目前,贺州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日均开行动车由2015年的35趟次增至90趟次,全市拥有4条出市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区位优势逐步凸显,正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
同时,按照“扩高速、建高铁、修机场、造码头”的布局,贺州市加快建设东融大通道项目,贺巴高速公路(昭平至蒙山段)于2020年10月底竣工通车,贺州提前1年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建成贺州港马江作业区4个1000吨级泊位,实现贺州集装箱码头零的突破。
不仅如此,贺州市还积极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启动并常态化运行“贺州—北部湾港”桂东海铁联运班列,解决了贺州市大宗货物出海“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桂东班列今年1—9月累计发送3.21万个标箱,运出货物88.31万吨。
构筑舞台引人才 各展其长助发展
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生态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竞争力。
随着大湾区产业外溢加速,东融的产业承载平台越来越重要。为增强贺州工业园区综合承载力,壮大市属国企主责主业,贺州市通过推进5大市级工业园区整合和6大市属企业战略重组,进一步理顺市、县(区)、园区责权利关系,构建以贺州高新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为主导的东融产业承接平台,重点推进以资本招商为主的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极大增强了园区和平台企业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吸附力。
“我们坚持‘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瞄准大湾区人才、科技‘富矿’,聚焦产业人才和柔性引才。”贺州市市长彭代元介绍,目前该市推动68名专家人才到贺州开展柔性挂职、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探索发展“飞地实验室”“飞地研发中心”,引入大湾区创新资源,共建产学研创新驱动基地,培育和建设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
除此之外,贺州市还成功举办了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吸引了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1位院士、46位国家级特聘专家在内的500多名高层次人才集聚贺州共谋发展,各展其长,为贺州全力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发挥人才效能。(记者 夏晓云 通讯员 欧阳利环)
(编辑 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