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澳门分站 > 大图

港澳台同胞盼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日期:2020-12-02 来源:新华网 字体: [大] [中] [小]

  在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持续深化。不少港澳台同胞表示,希望能更好融入大湾区发展,寻得人生发展新机遇。

  香港青年麦骞誉与校友共同创办的路邦动力公司已入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两年,主营动感仿生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麦骞誉介绍,目前公司位于香港的总部处理算法、软件及硬件设计,而硬件组装、技术测试、机件结构已转移至大湾区内地城市。

  “大湾区给前来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住房补贴、减免租金、创新基金等优惠政策。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广东江门的高校也进行产学研合作。”麦骞誉说,除了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公司还在广州天河、东莞松山湖和江门五邑分别设立内销中心、采购中心以及人才培养和测试中心。

  今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会议提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我们看好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也希望未来大湾区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统一的政策和联网信息。”麦骞誉说。

  像麦骞誉一样,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把创业的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创业团队227家,其中又以香港创业团队占大多数;而在2019年开园的东莞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吸引约40个港澳青年创业项目落地发展。

  2018年,29岁的香港青年邓文俊已在香港IT圈里摸爬滚打了9年,从程序员到自主创业,他的事业始终难以突破瓶颈期,而粤港澳大湾区给了他新的发展机遇。

  “我曾花了几个月时间,不做其他事情,就走了大湾区9个城市,一个个去对接了解。”邓文俊最终选择落户东莞松山湖,成立以增强现实(AR)为主要开发项目的科技公司。“大湾区制造业发达,我们公司所设计的产品可以直接对接企业,从而减少中间商成本,公司成立近两年来,同样的投入,收益要比以前高5至6倍。”他说。

  近年来,香港和内地间开通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今年8月,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相继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布局正在形成。

  “大湾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方便,未来我们还希望在湾区内其他城市设立分公司。”邓文俊说。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互联互通、协调机制、制度衔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大湾区共建态势。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区块链等新产业新业态塑造着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大湾区的产业体系趋于完备;三地政府和广大民众形成了携手发展大湾区的共识,中西多元文化融合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商业网络更加密集,资本市场和自由贸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11月28日开幕的珠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澳门特区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和珠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签署《关于推进澳珠人才协同发展的合作协议》,宣布珠澳将携手共建大湾区人才高地。

  “通过强化珠澳创新链条的连接、创新要素的驱动,使广、深、港、澳走廊通过珠澳合作带动珠江口西岸发展,形成一个闭环的创新链,从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目标。”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说。

  站在即将封顶的艾美特大厦前,台商蔡正富难掩脸上的喜色,作为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见证了33年来公司在大陆的一步步成长。“这座大厦将成为我们的总部大楼,标志着我们公司进入转型升级、开拓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阶段。”蔡正富说。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当日,深圳台商协会组织包括蔡正富在内的在深台商台胞收看转播,大家反响热烈。

  “在新时代,我对深圳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会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充分运用大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举措,投资兴业,在此生根,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最积极的贡献。”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陈忠和说。(记者 王丰)

(编辑 叶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