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澳门分站 > 献计献策

粤港澳大湾区是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场”

日期:2021-11-24 来源:南方网 字体: [大] [中] [小]

  当前,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投资,金融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金融领域作出了诸多有益实践。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的着力点有哪些?对广东碳现货、碳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期待?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尽早进行绿色转型?地方政府在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倾斜时可以有哪些作为?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对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遥进行了专访。

  将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推向更深层次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基础较好,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的着力点有哪些?

  王遥:第一是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监管部门的协同、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将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与发展推向更深层次。第二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特别是围绕本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升级。其实,对于创新的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融资租赁等,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验场”,因为这里的产业基础非常好,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抓手。

  其次是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压力测试、建设绿色项目库等。这些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在开展,也做得比较不错。

  第四是能力建设。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资源配置作用,绿色金融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未来各地、各金融机构在培养绿色金融人才时应有系统性规划。

  最后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洲国家、葡语国家的绿色金融合作。

  南方日报:绿色金融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合作?

  王遥:首先,应对气候变化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议题,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是帮助人类通过金融的方式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输出和输入有益经验,促进各个国家的绿色转型。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制定国际化的标准和规则。最后,金融产品也可以更加国际化,比如我们国家的绿色债券是比较国际化的,我们有大量的企业去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境外的机构也可以来中国发行绿色熊猫债,这些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去推动。未来,我们也许能看到更多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这其中绿色金融肯定会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中国企业“走出去”时要充分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投资,做到符合当地的相关要求,并逐渐跟国际标准接轨。

  碳金融衍生品有很大想象空间

  南方日报:广东是试点地方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后,您对未来广东碳金融发展方向和路径有哪些建议?

  王遥:我认为要从碳现货和碳期货两个方面来着手。从现货来看,一方面,全国碳市场虽然已经启动,但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还是有一定条件的。现在各地的试点碳市场依然存在,因为全国碳市场目前无法覆盖各个地方和平台的需求。当前,广东碳市场需要把未来逐渐要纳入全国市场的基础工作做好。

  另一方面,广东制造业发达,减排的压力较大,在减排过程中需要各种手段和工具,那么通过碳交易的方式进行减排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对于没有划到全国碳市场的碳交易,广东可以在地方上推动和完善,充分利用好碳交易这个工具,让现货市场在减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碳期货方面,未来广州期货交易所的一个重要内容可能是碳期货。碳期货市场的建立,将有助于市场发现价格、利用套期保值等方法规避风险。

  作为碳金融衍生品,期货、期权等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顶层设计。比如,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协同推动碳期货发展,明确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定位。但碳期货市场的建立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全国碳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

  我们来看现货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流动性还不是很充裕,交易也不够活跃,我想无论是全国市场还是地方市场,首先要解决流动性问题。要解决流动性问题,就需要更加多样的交易主体,提高控排企业的交易意愿。因为,如果市场中的碳价体现不了真实的减排成本,企业就会失去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阶段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程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现在秉持着审慎的态度,稳步推进碳市场的发展,其实也是因为不希望它成为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

  南方日报:碳排放权期货将成为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研究方向之一,您认为广期所当前有哪些准备工作需要做好?

  王遥:据我所知,广期所在筹建时已经在做碳期货的相关研究了。我认为广期所可以更多地了解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对国内碳现货市场做一个摸底,以便对市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在交易机制的设定、产品的设计等方面要提前布局。最后,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广期所这个平台参与交易,在前期可与相关机构进行广泛接触和沟通,做好准备。

  金融机构应尽早进行绿色转型

  南方日报:一些金融机构依赖政府的补贴来支持绿色项目,您怎么看?

  王遥:如果说有补贴的项目才做、没补贴就不做,那说明这些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的发展没有独立的判断,仍然对以往的发展模式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其认知和能力需要提升。金融机构应该意识到环境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它会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一些金融风险的产生与环境风险关系紧密,许多不良贷款的产生也是因为环境问题。

  在“双碳”目标下,金融机构面临不小的转型风险,未来相关的政策收紧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所以,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考虑,更早向绿色转型的机构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主动。当然,金融机构需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这个也可以理解。

  南方日报:地方政府在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倾斜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

  王遥:地方政府可重点支持两类项目。一是支持纯公益性项目,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和国际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构建风险缓释机制,降低社会资本投入项目的风险,最终实现用有限的公共资本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项目中。(记者 唐柳雯)

(编辑 叶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