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媒策划 > 全媒看泛珠

​行走的“自然绘本” | 广东打造自然教育生态圈

日期:2021-09-16 来源: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主站) 字体: [大] [中] [小]

  南方网讯 火热的暑假结束了,在这个夏天,数百场各具特色的自然体验、植物辨识、观蝶观鸟、自然笔记等自然教育活动在广东“遍地开花”,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场生动的自然科普体验课。

  南方网记者带大家走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舌尖上的夏令营”和广州动物园“精灵画报馆”户外写生活动,“翻阅”行走的“自然绘本”。

 

 

  培厚自然教育的沃土

  “姐姐你看,这是我用番薯叶杆做的项链。”在“舌尖上的夏令营”活动上,小朋友们向记者展示自己用植物做的手工。

  作为第一批入选的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结合园区自身特色,设计开展植物、昆虫等观赏科普活动,邀请小朋友们在探索植物王国奥秘的过程中学习到植物学相关知识,感受植物世界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舌尖上的夏令营”压花课堂。记者解双 摄

  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这样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目前共有80个。9月初,广东省林业局公布2021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单,新增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华南农业大学、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等30个自然教育基地。

  2018年,广东全面启动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有力推动广东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2020年3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的《广东省林业局关于推进自然教育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广东将建设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到2023年,力争全省建立100个自然教育基地,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设一个自然教育基地。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东以自然教育基地为载体,通过“与自然对话”平台拉进人与自然的距离,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生态需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扩大自然教育“朋友圈”

  自然教育是我省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广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东省的自然教育基地举办了粤港澳自然观鸟观蝶、自然笔记文化创作、中草药辨识等一批品牌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云观蝶、云植树、云导赏、云观鸟等“云”系列自然教育活动更是广受青少年的追捧。

  今年7至8月,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季顺利举办,通过在各类植物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国有林场、南粤古驿道等自然场所开展数百场富含特色的自然体验、植物辨识、观蝶观鸟、夜间观察、自然笔记等公益活动,为全省的青少年朋友们带来一场场以自然为师的生态教育。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季,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粤港澳自然教育嘉年华、粤港澳自然观察大赛等品牌活动陆续打响品牌。活动通过邀请院士、专家授课,开展各类自然教育培训和各类自然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森林活动。截至目前,已涌现出以深圳、广州、韶关、惠州、东莞等区域为代表的辐射能力强、示范带动效果好的自然教育板块,并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社区共建的良好发展格局。

  开展“干货满满”的趣味课程

  “我们站在小朋友的角度,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主题切入、进行自然教育,效果比较好。”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普旅游部季老师向记者介绍了8月举办的“舌尖上的夏令营”,“我们这个夏令营一共有5天,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主题,从荷花相关美食讲到小昆虫吃什么”。夏令营期间,通过手工压花等近距离接触植物的课程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孩子睡前说,这次的植物探究真是太有趣了,课程设计很好,谢谢老师们。”“舌尖上的夏令营”结束后,家长曾在微信群中这样反馈,并表示期待后续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夏令营活动通过手工课堂让小朋友们亲手操作、亲身感受自然,另一边,广州动物园则借助“精灵画报馆”写生活动让小朋友们锻炼观察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广州动物园“精灵画报馆”长颈鹿绘画活动中,小朋友根据观察到的长颈鹿绘图。主办方供图。

  “这周我们推出的‘精灵画报馆’动物课堂是我们亲子课堂的一类”,广州动物园陈足金介绍,在广州动物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趣味科普课堂,了解长颈鹿和他的家族成员,近距离的观察后,鼓励孩子们进行写生创作。

  从青少年的手工课堂到绘画写生,都只是广东省林业局推动自然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据悉,广东省林业局已将每年7至8月定位“自然教育季”,通过针对青少年朋友的自然教育体验活动,大力推进自然教育工作,联动构建粤港澳自然教育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继续推动自然教育规范发展,到2023年,基本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广泛参与、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全民自然教育机制,开展中小学生自然教育活动,培育一批自然教育服务机构、导师、课程、线路和产品,推出一批国际国内一流的自然教育品牌,促进自然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编导:解双

  主持:陈司悦

  摄制:钱树友 梁就胜

  设计:刘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