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大平台

粤桂协作 携手奔小康

日期:2020-06-12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西部贫困地区区位条件差,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脱贫工作尤为艰巨,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特别是粤桂扶贫协作,将广东先进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引入广西,为广西进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提供了巨大帮助,加快了广西欠发达地区脱贫的进程。

  广东肇庆市高要区对口扶贫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

  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对口扶贫协作县。自2017年以来,高要区全力协助龙胜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地携手共筑小康幸福梦。

  “现在不用去外面打工了。”龙脊镇江柳村村民潘兆香说,以前种红薯是为了酿红薯酒和喂猪,现在村里办了红薯制品厂,卖红薯增加了家里的收入。

  江柳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52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2.5%。全村土地面积1504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以旱地居多,当地群众大多种植红薯。为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高要区利用广东省对口帮扶龙胜的财政资金,在江柳村建设了红薯加工厂。该村通过与龙胜农货香生态有限公司签订加工厂出租协议,以每年3万元的租金出租给该公司。目前,全村种植红薯面积425亩,亩产2000多公斤,亩产值达3000多元,带动6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平等镇庖田村油茶产业基地,村民正在开挖梯地种植油茶树。高要区先后投入150万元帮助建设庖田油茶产业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目前基地已发展优质油茶1000亩,计划扩大到5000亩,让每户家庭种植油茶3亩以上,年增加收入1.5万元。

  “油茶基地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每户发展3-5亩,给每个家庭都有稳固收入,基地可以带动农户和整个镇可持续发展。”庖田村党支部书记石身说。

  近年来,龙胜与高要区携手“扶智”。两地先后投入3805万元援建龙胜高要友谊小学,解决易地搬迁户子女读书难问题;成立“高要-龙胜扶贫教育基金”,筹集社会资金80万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154人次。2018年,“广东高要-广西龙胜”中职教育免费帮扶计划开始实施。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享受免除3年学费等费用。至今,已有84名贫困学生在高要区技工学校免费就读。

  广东省整合财政帮扶资金和社会各界帮扶资金共投入1.3亿元,建设以龙胜马堤乡张家苗寨、泗水里才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平等昌背鼓楼春茶农旅基地为龙头的深度贫困片区旅游扶贫示范带。张家塘苗寨自开寨迎客以来,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带动本村及周边贫困户152户600余人增收。截至目前,全村共实现分红48万余元。(记者 黄勇丹)

  广东江门市蓬江区对口扶贫广西天等县

  共建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力

  6月8日,记者走进天等县龙岩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残疾人扶贫车间看到,车间内一片繁忙,几十名工人正在认真地工作。梁道明是其中的一名。由于腿部残疾,他多年来一直没有工作。自从到残疾人扶贫车间工作后,不仅减轻家里的负担,也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该扶贫车间是整合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慈善会残疾人康园中心和自治区辅助性就业机构项目而成,共安置50名残疾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44人。

  除了对残疾人帮扶外,江门市对天等县的留守妇女就业问题,也给予大力支持。

  6月9日,记者在天等县都康鑫达手套厂看到,机器在不停地运作,工人们正在缝制、修剪手套。都康乡逐龙村力屯的闭美燕是该厂的一名员工,以前在家带小孩没有收入。“在家门口就业”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终于实现了。现在,她不仅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3000元工资,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鑫达手套厂是广东江门粤桂办投入资金28万元援建的,于2016年初创建,共吸纳员工152名员工,其中150名为女性,留守妇女占90%。扶贫车间成立后,选址在村头,把就业机会送到了贫困户家门口,优先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免费对她们进行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增收。

  近年来,天等县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和稳定增收,着重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让她们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扶贫车间共计108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达3812人。(记者 张丝丝)

  藤县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在这里,他们学到真本事

  3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东西向排列有3条生产线。传送带上“流淌”着一副副蓝牙耳机的零部件,工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完成上胶水、拼装、测试等操作。这是藤县天平镇农民工创业园企业广西奥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

  天平镇农民工创业园定位发展家具、服饰、玩具、电子产品等用工量大的产业。目前,园区入园并投产2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是广东企业,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就业人员主要为该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及周边镇村的搬迁户、贫困户、村民。

  时隔半年,记者在这家公司的就业扶贫车间再次见到领班梁秀英时,她已经晋升为车间管理人员。她带班的10多名贫困户中,有的顺利脱贫转为技术员,有的交流到其他生产区进修。励志故事已经融为车间的企业文化。

  梁秀英曾是天平镇新兴村的贫困户,她在2018年10月入职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奥韵公司,凭借细心的操作和高产品合格率,工作3个月后就被公司提拔为车间领班。在她看来,在家门口选一家广东企业踏踏实实地干,已经和早些年去广东打工没什么两样了,“生活成本还能省下不少呢”。

  大湾区城市群近在咫尺,梧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而且语言相通、习俗相近、饮食习惯几乎无异。向东看、向东学、向东融成为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出路所在、关键所在。

  湾企入桂,扶贫车间成为重要的一环。藤县紧抓全市“东融”和“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机遇,推进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打造服务农民工就业创业及小微企业孵化发展的平台,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推动扶贫”的目标。

  泰晴玩具厂是金鸡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配套企业,今年前两个季度预计支出劳务工资300多万元。生产和组装玩具成为搬迁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许多原本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选择就近上班。

  泰晴玩具厂金鸡镇产区负责人黄化基介绍,东莞市泰晴玩具有限公司已经在藤县各乡镇布局8个生产基地,目标在近两年内完成全部生产线西移,“这里就跟广东的工厂一样,也能学到硬本领,拿到同样的绩效工资。”(记者 覃武辉)

  广东肇庆市鼎湖区对口扶贫广西昭平县

  村里来了帮扶干部

  “这房子是广西、广东干部联合帮我建起来的。”在昭平县马江镇清洲村一座新建的平房里,80岁的老人邱秀洪说。她的新家不大,却收拾得整洁干净,物品摆放井井有条。

  2016年,邱秀洪的大儿子因肺病离世,不久后,大儿媳带着孩子离家出走。2017年,已婚的小儿子还没来得及生下一子半女,又因肝病与世长辞,小儿媳也离家改嫁。家庭变故,孤苦伶仃的邱秀洪只能跟随嫁到村外的小女儿一起生活。

  那年夏天,一场暴雨把邱秀洪仅有的一间泥房也冲塌了。老人在残垣断壁边哭坏了双眼都不愿离开。

  一天,邱秀洪家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说要帮老人家建房子。

  原来,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与昭平县结成了扶贫帮扶对子后,鼎湖区莲花镇党委书记谢国文了解到邱秀洪的事情,并与马江镇领导班子商量后,决定一起帮老人修建新房。

  为了让邱秀洪早日入住新房,马江镇干部积极帮她申请住房补助。镇党委书记黄寿鹏书记、副镇长黄荫平还垫资5000元作为建房经费。与此同时,他们联系当地施工队前来施工。房子建好后,莲花镇的干部又帮邱秀洪购置家用电器和沙发等家具。

  “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也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新屋入住的这一天,邱秀洪笑中含泪。

  自粤桂开展扶贫协作以来,新洲村活跃着两省区扶贫干部的身影。不仅帮助困难群众,还帮助村子发展产业,村子的面貌一天天变化。新洲村相继成立水果种植等专业合作社,村里的茶厂也盘活了,2000亩茶园不愁销路。同时,争取扶贫资金1082.5万元,建成51个基础设施项目,发展4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0.5万元增加到15万元。

  按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要求,昭平县与鼎湖区创新帮扶模式,探索产业“造血”模式,实现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项目全过程精准跟踪服务,使“劳务协作、就业帮扶”常态化。

  近年来,鼎湖区共派出52个单位与昭平县57个贫困村确立结对帮扶关系,投入1000多万元,以入股、联合经营或以“飞地”经济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村发展。两地结对帮扶全覆盖的经验做法,多次得到国家扶贫办作为创新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今年5月9日,自治区批准昭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粤桂扶贫协作在昭平县“摘帽”的征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 骆坚忠)

  广东深圳市盐田区对口扶贫广西凌云县

  倾力帮扶快速推进

  最近我到凌云县加尤镇陇槐村采访,发现昔日的贫困户张万传把家里的桑园扩大到120亩,年收入达20余万元,并成为村里的养蚕技术顾问。经过询问,得知这得益于深圳市盐田区的倾力帮扶。

  盐田区投资在凌云县各乡镇建成532间总面积3.56万平方米标准大蚕房,提供技术、资金、销路等方面的支持,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产业。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达8.1万亩,带动贫困户1329户5979人种桑养蚕。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以来,盐田区充分利用扶贫政策,深入探究产业模式,灵活巧设帮扶资金,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精准选取产业方向和龙头企业,将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对口帮扶之手、百姓勤劳之手紧紧牵连在一起,推动形成“政府+龙头+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与凌云携手发展壮大茶叶、油茶、桑蚕、乌鸡“三张叶子一只鸡”新型扶贫产业。产业红利不仅覆盖贫困户,也惠及更多非贫困户,形成群众主动参与创业的生动局面。

  自2016年深圳市盐田区与凌云县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我多次深入村屯、景区、产业园等地采访,看到双方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教育扶贫、医疗卫生等多层次、多领域协作取得的实效,见证了双方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与担当。两地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互访对接常态化,快速推进产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等项目落地见效,提高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盐田区相关部门、单位以及社会组织与凌云县对应单位、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持续为当地带来先进理念、思路、方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有效加快全县脱贫攻坚的步伐。今年,凌云县整县实现脱贫摘帽。(记者 韦轩)

(编辑 谢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