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打通壁垒 泛珠合作助推珠江水运高质量发展

日期:2019-09-05 来源: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字体: [大] [中] [小]

  泛珠网讯 大江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生命线。珠江连接云贵、横贯两广、通达港澳、辐射东盟,作为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大通道,承载着沿江地区经济繁荣和两岸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深切期盼。作为泛珠区域的重要水路运输通道,珠江水运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合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8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9.5亿吨,同比增长5.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1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3%;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1.32亿吨,同比增长33.6%,港澳航线水路运输货运量2.5亿吨,同比增长9.3%,珠江水系实现“亿吨水网”“亿吨干线”“亿吨港口”“亿吨船闸”四个亿吨目标。2019年上半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4.69亿吨,同比增长5.3%;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68亿吨,同比增长18.6%,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7%。长洲枢纽船闸完成货物通过量7014万吨,同比增长16.7%。预计2019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将突破10亿吨大关,仅次于长江稳居世界第二;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有望超过长江三峡船闸,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9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将于9月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加快珠江水运现代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健全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

  开创“万舸争流”水运新局面

  珠江是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干支流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

  为解决珠江水运发展中的难点问题,2015 年,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了由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共同参加,国家有关部委参与的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伴随着三次“高层协调会”的召开,交通运输部和沿江各省(自治区)对珠江水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有力推动了珠江水运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和顶层设计的完善,为珠江水运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营造了更好的氛围。

  在广东,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如火如荼,珠江航运指数适时对外发布使得航运市场有了“珠江价格”,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通往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主要物流通道;在广西,“一干七支”的内河骨干航道网建设持续推进,西江干线南宁至梧州段全面升级为2000吨级,西南水运出海“三通道”基本实现规划目标;在贵州,共建成四级高等级航道851公里,都柳江、清水江等6 个航电枢纽的开工建设实现了贵州航电一体化开发零的突破;在云南,干支相通、江海直达,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协调发展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水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航道通过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曾经“千帆待发”的堵船场景已经跃变为“万舸争流”的水运盛况,有力推动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诞生首座“亿吨船闸”

  创新助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成航道建设标杆

  在船闸运行调度中心观景平台,俯瞰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一至四线船闸平铺江面,再向西远眺,是滚滚东流而来的西江水。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是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控制西江流域广西段通过能力的关键性节点,对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极具重要意义。

  2018年10月14日,随着“富航358船”从4号船闸出闸完毕,这座被喻为“西江明珠”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达到1.08亿吨,西江黄金水道上首座“亿吨船闸”诞生。

  自2017年以来,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积极创新流域船闸管理新体制、新模式、新技术,成立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已实现了西江流域“一干线三通道”的11个梯级15座船闸以“三统一分”模式实现统一管理、联合调度;还先后开发应用了西江流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多级多线系统、北斗智能过闸系统、远程多方融合通讯系统等智能系统,进一步提升通航效率。如今,经长洲水利枢纽的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已由原来的10多个小时缩减到6小时,以经常往来于西江流域的“贵港航泰3058”船舶为例,统一联调前,它从贵港上游到广州,一个月平均大约只能跑1.5趟,现在一个月平均能跑2.5趟,最多能达到3趟,节约了运输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珠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永恒在今年初的珠江水运发展新闻通气会上介绍道,2018年货物通过量呈“井喷”态势,继10月份突破亿吨大关后,全年货物通过量达到1.32亿吨,创历史新高,单月货物通过量超过1000万吨已经成为常态。

  目前,珠江黄金水道建设稳步推进,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达1.5万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2419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直达肇庆,2000吨级船舶直达广西南宁;全水系拥有生产性泊位1777个,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5.9亿吨;内河运输船舶1.47万艘,运力1592万载重吨,平均吨位超过1000吨,为促进流域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下“绿色发展”快捷键

  注入发展新活力

  珠江不仅是西南内陆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交通纽带,更是沿江亿万群众的母亲河。绿色发展为珠江黄金水道建设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据了解,在过去,柴油船航行5000小时即需要大中型维修,费用约2万元至3万元,而现在的LNG(液化天然气)船航行6000多小时只需进行日常保养,能够节省不少开支。谈及船运新变化,广西某船务公司总经理李远喜感慨万千,“与柴油船相比,LNG船往返梧州至广州,节省燃料费用6000元左右,还有余气用于发电,方便船员生活。”

  2018年3月1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和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未来3年珠江水运推进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6大体系32项任务全力推进珠江黄金水道绿色发展。

  一年多来,4省(区)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龙门吊、吊车、举重机,这些港口作业机械中的“油老虎”如今也用上了清洁能源。目前,广东省内珠三角和西江航运干线港口大型装卸设备和集装箱码头堆场取箱作业基本实现电力驱动。广西全区内河港口共有567台港作机械使用LNG、电力等非燃油清洁能源,占比达到77%。贵州依托安顺董菁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在坝包、董箐、三家寨等大型停靠点安装了简易配电装置和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满足码头环保和防污染要求。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会同4省(自治区)相关部门继续贯彻落实好《行动方案》,把珠江建设成为水运绿色发展的先行地,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谢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