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洋牧场,一起了解海南的“蓝色粮仓”
编者按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地球表面70.8%被汪洋大海覆盖。海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靠海吃“渔”,资源使然。
作为海洋大省,海南发展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而今,海岛周边海域万顷碧波变“良田”,“蓝色粮仓”越建越丰实,“海洋牧歌”越唱越响亮。
今年3月,海南万宁附近海域内,一艘渔船正在缓缓靠泊,16万尾章雄鱼苗被装载出口。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800斤!”7月8日上午9时,在三亚西岛海域一家养殖基地内,碧蓝的海面上一派热闹景象:工人正进行捕捞,随着收网,一兜兜活蹦乱跳的燕子鲳鱼从网箱中被捞出,随后被缓缓放入船舱内,这一丰收的喜悦传递到现场每个人的心中。当天近1万斤的渔获被捕捞上岸,在休渔期间,为海南老百姓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海鲜产品,补充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7月8日,在三亚西岛海域网箱养殖区,燕子鲳鱼迎来丰收。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鱼就生活在大海里,我们只不过围住它而已。”三亚农投海洋产业有限公司养殖部副经理黎少仕说,发展网箱养殖产业,不仅企业受益,渔民也成为获益者。当地一些渔民洗脚上岸,月工资可达五六千元,生活有了保障。
海南万宁附近海域,渔民网兜章雄鱼。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6月26日早上9时,海南万宁附近水域,湛蓝色的海水一望无际,成排的格子网箱漂浮在海面上,这里是一片“蓝色粮仓”。不远处,一艘渔船正在缓缓靠泊。当天,这艘渔船在这里装载16万尾章雄鱼苗后,驶向海外。
大海里幼小的鱼苗。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阳光照射下,一尾尾鱼苗如银花跃动。“章雄鱼是全球公认的高端生食鱼品。”万宁林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傅建斌介绍,每年冬季,章雄鱼从日本海域附近南下,在赤道附近产卵,春季鱼苗北上洄游,游经海南时,海南渔民把鱼苗捞上来,放在网箱中人工饲养至体长25厘米左右后,出口日本。每年3月至6月,是海南章雄鱼苗出口旺季,今年出口季在6月底收官。据统计,3个月来,海南章雄鱼苗出口近500万尾,货值约1.5亿元。
渔民在清点捕捞回来的鱼苗。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从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岸出发,三个庞然大物赫然出现在眼前。一个是大型深水抗风浪两万立方米桁架智能养殖网箱,另两个是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1号和3号。
登上普盛海洋牧场1号,休闲区、养殖区、垂钓点等一应俱全。3万立方米的水体,乍一看不知道藏着多少鱼。直到饵料投下,数不清的军曹鱼迅速集结抢食,掀起白浪。
“北方的海水养殖装备跟南方不一样,很有挑战性。去年试养成功时别提有多高兴。”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才喜笑着说。2022年底,普盛海洋牧场1号起网第一批75万斤渔获,价值约2250万元,净利润约40%。
在陵水南湾附近海域,鱼群在网箱内欢腾。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作为海洋大省,海南常年温度22℃~27℃,环境好,水质优,发展暖水渔业,海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171万吨的中高端水产品,除了自给,超过半数供应国内和国际市场。海南的“蓝色粮仓”越来越丰实。
渔民快速将网箱中的鱼苗转移到船舱柜子里,并循环引入海水来确保鱼苗生长环境不变。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除了自然优势,近年来,海南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出台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17项措施和三年行动方案,最大程度释放政策和营商红利,暖水渔业发展如火如荼。
边检靠前服务,办理入出境手续,让鱼苗快速“通关”出口。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水产养殖陆海接力,不仅带动了成品鱼养殖、成品鱼加工运输、冷链物流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海洋渔业产业及配套产业的发展,还能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机会。”乘着快艇穿梭在海面上,傅建斌心情舒畅,在他看来,海上风光无限好。
链接
海南已建成6个海洋牧场。
∗三亚蜈支洲岛
∗海口东海岸
∗万宁洲仔岛
∗临高头洋湾
∗乐东龙栖湾
文昌冯家湾
(其中带有∗标记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
(作者 邱江华 陈彬)
(编辑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