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推动粤企入桂 助力“家门口就业”
近两年,贫困户梁凤凰的日子越过越顺——结束摆摊生活,到天等县金鸡扶贫产业园工作,掌握“养鸡”技术,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以前是有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再也不用为孩子的生活费发愁了。”她说。
金鸡扶贫产业园是粤桂两地扶贫协作的“造血”产业项目之一。目前,该产业园以“园区带村、龙头带户、促农增收”的模式,带动59个贫困村获得分红收益共计1173万元。
自2017年启动粤桂扶贫协作工作以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与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搭建产业合作桥梁,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对接粤企入桂,扎实推进产业帮扶。在援建金鸡扶贫产业园和粤桂协作产业园、打造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一条街”的基础上,蓬江区扶贫工作组协作引进累计13家东部企业,带动6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2020年5月,天等县成功脱贫“摘帽”。截至目前,该县已得到广东省各级财政帮扶资金1.61亿元,实施产业就业、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等帮扶项目133个,受益贫困人口达到9.1万人。
创业促脱贫
表业加工生产初显集群效应
贫困户黄海东是广西天等金联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联兴公司”)生产线的员工,于2019年9月跟随厂房搬迁,从东莞市回到了家乡天等县。由东到西,黄海东的工资维持原样不变,幸福感却比外出打工强了不少。
“过去为了挣钱省钱,一年回家一两次。现在每晚下班后能回家吃上一顿热饭,还可以攒下一点钱。”他说,“最重要的是,老婆孩子都在身边。”
金联兴公司从事手表表带生产,产品以外销为主。2019年,响应返乡创业的号召,经一番营商环境的考察后,天等县人农承东决定将生产线搬回家乡县城,落地粤桂协作产业园,带动周边乡镇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优先向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岗位。
如今,粤桂协作产业园内,钟表零部件制造生产已初显集群效应。除了金联兴公司,进驻该园区的广西金可泰发展有限公司以表壳生产为主,其生产车间是2019年3月从东莞市搬迁进园,高峰时期可提供120个工作岗位。此外,还有天等县荣利兴钟表有限公司。
金可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栋介绍,将天等县作为企业生产向西转移的落脚点,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当地经商环境优越,政府部门在企业用工、场租水电、返乡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本土外出务工劳动力多从事钟表制作,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未来有机会打造长效“造血”的表业加工产业链。
粤桂协作产业园是蓬江区与天等县粤桂产业合作成果的集中体现。该产业园负责人农天革表示,把产业帮扶作为粤桂扶贫协作的重要突破口,可以充分利用东部省份产业转移契机,通过组织产业项目的合作,帮助天等县建立并完善服饰、表业加工等产业链,增强脱贫摘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造血功能”。
目前,粤桂协作产业园已成功引进绵晖服饰、桥芬迪皮具、金可泰表业、长利玩具等11家东部企业到天等县投资兴业,总投资超过3亿元;为天等县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带动就业93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31人。
产业链“造血”
59个贫困村获1173万元收益分红
金鸡扶贫产业园落地运作于2018年12月,总投资3.75亿元,引入北京德青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有12栋青年鸡舍、18栋蛋鸡舍,配套建设有饲料厂、食品加工厂、有机肥厂和办公生活区。这是广西率先实施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饲料生产、有机肥料、订单农业、有机种植”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
天等县农投公司副董事长黄照宇表示,当前,园区已经完成90%的产业链布局,产品主要销往广东、香港等地。待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构建一条以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种植为主的全循环产业链——上游蛋鸡产业、中游鸡产品开发、下游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污水粪便沼气利用,全程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梁凤凰目前是金鸡扶贫产业园里的“养鸡”能手,这得益于入职之前长达20多天的技能培训。她表示,前往北京总部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之后,对家禽科学饲养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掌握了一门本领,以后去到哪里都不怕了。”
黄照宇告诉笔者,金鸡扶贫产业园严格按照“379”扶贫模式进行运作,即贫困人口在金鸡扶贫产业就业、务工的参与比例达到30%以上;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等承接金鸡扶贫产业的商业订单中参与比例达到70%以上;项目获得租金收益惠及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比例在90%以上。目前,该园区聘请了约160名工人,包括59位贫困户,预计全部投产后可提供岗位800个;借助租金收益带动脱贫的方式,全县已有59个贫困村获得分红收益共计1173万元。
金鸡扶贫产业园的扶贫带贫能力不仅限于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园建起以后,园区内涉及饲料生产、物流运输、包材装卸、鸡只防疫等产业链项目,可带动天等县原料、物流、包装、防疫等多个扶贫产业。“全部投产后可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万多人。”黄照宇说。
下一步,天等县计划将毗邻金鸡产业园的天等镇百灵村和龙茗镇进宁村进行新型城镇化改造,打造产城一体的金鸡小镇,同时由德青源公司发起成立“蛋鸡产业扶贫联盟”。联盟通过科技扶贫特派员团队向养殖户提供动物营养、疫病防控、健康养殖的技术支持,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统一的流通渠道解决销售问题,带动全县蛋鸡产业共同发展。
家门口就业
108家扶贫车间带动就业近4000人
在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小区内,建设了“扶贫车间一条街”,引进了制衣生产、五金加工、皮具生产、工艺品制作等共17家生产车间,以及广西首家粤桂扶贫协作残疾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就业500多人,打通搬迁贫困户从挪穷窝到断穷根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秋季,农女士的孩子适龄上小学。为了照顾孩子念书,她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到家楼下的扶贫车间碰碰运气,一间制衣厂的扶贫车间招聘启事吸引了她——“工资每月按计件方式结算,每月2000-4800元不等,多劳多得”。
该扶贫车间负责人冯有强表示,车间生产以成衣制作为主,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员工入职的时候,公司都会安排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投产一年多以来,车间各方面的生产效益都不错,我们接下来打算扩大产能,会有更大的用工需求,帮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另一厢,在驮堪乡道念村立屯,贫困户梁女士今年在村口找到了工作,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再加上丈夫利用小额信贷优惠政策借了5万元,养了6头牛,她表示一家人过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在村口的扶贫车间为蓬江区安排粤桂财政扶贫资金48.04万元所建,由新龙鑫电子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目前,该扶贫车间已招收员工3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主要是屯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熟练的工人月工资可以达到3000元。
道念村第一书记农远招表示,该扶贫车间的建成落地,一方面增加村屯附近的就业岗位,吸纳因土地流转而带来的富余劳动力,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扶贫车间产权归属村集体,使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据了解,蓬江区扶贫工作组在天等县贫困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援建扶贫车间和养殖小区20多个,其中包括在立屯所在的道念村建设立屯扶贫车间和天牛、万青两个养牛示范小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00多名,通过养牛等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户300多户。
目前,天等县形成了“扶贫车间示范带、扶贫车间小区、扶贫车间示范村”的良好局面。全县围绕“种养贸游工”产业认定扶贫车间108家(91家是广东务工的天等籍人员返乡创建),带动就业38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300多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记者 黄烨倩 郭宇杰 宋科良)
数读
经过近三年结对帮扶,天等县超过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扶贫协作受益脱贫。
天等县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91073人下降至2019年底的5734人,贫困发生率从21.31%下降至1.51%,贫困村数从59个减少到9个。
截至目前,蓬江区协作引进东部企业13家,带动6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援建了金鸡扶贫产业园和粤桂协作产业园,建设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