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立足“三抓手一定位” 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园区发展创新突破

日期:2020-09-24 来源: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主站) 字体: [大] [中] [小]

  作为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园区平台肩负着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百奥泰生物等一个个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在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园区中扎根,赛莱拉、安特金、迈科康等一个个健康产业新兴企业在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园区里崛起。

  在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中,优质企业向来选择“用脚投票”,扎根在最适合发展的土壤里,自发性地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唯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才能促进泛珠健康产业平台做大做强,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

  ◇建立园区合作联盟 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在实地调研中,调研团队发现泛珠三角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存在发展程度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建设,同时也制约着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因此,除生物医药企业自发合作外,更需要上层建筑统筹全局,从上而下引导泛珠三角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对于产业园区而言,可参照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的发展模式,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联盟,搭建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产业优势互补,推进区域健康产业协调发展。

  园区联盟可以建立沟通联络制度为抓手,积极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信息在泛珠区域内的互通,并立足各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势,携手推进泛珠区域健康产业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达成“9+2”各方共赢格局。

  在建立联络制度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协商制定“9+2”各方园区管理人才交流计划,以人员流动推动园区服务体系及管理制度的交流,促进优秀制度在泛珠三角区域各园区的广泛实施。

  ◇设立园区联合基金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泛珠三角区域拥有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医学、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强劲科研优势,健康领域科研成果丰富。

  然而,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导致泛珠三角区域丰硕的科研成果难以落地转化。因此,在科研成果落地阶段,产业园区的服务不可或缺。

  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区域科研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是新时期泛珠三角各地产业园区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

  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事业合伙人”创新成果转化合作模式的实践经验表明,园区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与企业、高校形成创新型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提升地区产业服务质量。

  为此,可以此模式为基础,结合产业园区间合作服务的理念,扩充“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合作主体与合作维度,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内跨省区的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合作设立健康产业联合投资基金,促进产业园区对生物医药创业项目进行跨省区投资,多省区、多园区共同携手提高泛珠产业园区金融服务质量。

  基金可采用合伙制度,由泛珠三角区域内的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共同出资建立,并联合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优质高校共同组成学术委员会,集合众智携手把关,共同筛选拟投资项目。

  基金投资的对象可暂定为泛珠三角区域高校科研成果创业项目,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鼓励高校创业项目入驻当地产业园区,并提供楼宇、装修等基础设施,分摊项目创业风险,便利区域内优秀科研成果落地。

  此外,共同投资基金将天然地引入其他省区产业园区成为创业项目股东,推动建立园区、高校、企业的跨省区合作机制,为创业项目在跨省区扩张阶段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区域间健康产业联动发展。

  ◇推动园区科研设施共享 革新科研服务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调研发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泛珠区域的部分中小型药企已越发难以负担高昂的科研创新成本。

  如何创新服务方式,有效降低中小型药企研发成本,是泛珠三角区域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工作的一大重点。

  在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中,江西省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正在积极推动中心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支持相关企业进行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以及检测认证,打造面向全国的中药材研究和服务基地。

  科研基础设施共享,既能有效降低科研主体的创新成本,又可提高科研设施的使用效率。

  泛珠三角区域内许多生物医药产业园都拥有独特的科研基础设施,但相互间共享使用仍不充分,共享网络尚未形成。建立标准化的科研基础设施共享平台,有利于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从而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生物医药创新效率的提升。

  泛珠三角区域可参考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园科研设施共享平台,支持泛珠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企业在本省区内、跨省区共享使用其他园区科研设备,促进创新效应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的扩散,从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重塑园区差异化定位 实现特色产业链升级

  目前,泛珠三角区域大多数生物医药产业园还未能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仍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经营状态中。产业园区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摆脱同质化困境,实现差异化定位。

  如何实现泛珠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定位差异化?除了产业园自身的规划和发展,还需要在政策层面针对泛珠三角区域园区的产业体系结构从点到面进行统筹和布局。着力考虑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环境特点,引导地方园区有选择地融入区域发展链条,同时寻求差异化的战略定位。

  建议泛珠三角区域园区准确把握行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产业特色进行资源统筹整合,实现从产业链、创新链到供应链全面升级,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具体可参照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在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精准医疗、高端生物制品、高端医用材料和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形成特色互补、错位发展,助力新经济产业链更稳定、更聚集。

策划:唐莉娜

统筹:门丽丽、李美仪、黎妙娟

记者:吴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