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粤桂协作走在前列|“圳品”帮扶提质 桂品畅流入“湾”
今日(9月24日),2024年全国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在深圳举行。
自2016年9月开始,深圳牵头开展粤桂协作,并对口协作百色、河池两市17县。2021年,深圳对口协作广西调整增加至广西百色、河池、南宁、桂林4市22县。在深圳市各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粤桂东西部协作连续七年在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取得东部第一的好成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同饮一江水,深桂情谊长。近年来,深圳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粤桂协作走在前列,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社会帮扶五大协作。今年是深圳参与新一轮粤桂协作的又一年。今年以来,我市向广西4市投入财政协作资金11.22亿元,派出挂职干部51名、专业技术人才625人次,实施产业、民生等各类帮扶项目265个,全力支持协作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立足协作地区资源优势 打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深圳立足广西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等,协作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推进两地产业链深度对接,形成芒果、茧丝绸、预制菜等一批产业链条完整、示范带动明显、联农带农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促使其成为当地富民产业。 突出打造主导产业。深圳精准对接协作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如支持百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深圳协调引进了果天下、巨人园等多家深加工企业及顺丰、中集冷链等物流配套企业,形成芒果汁、芒果干、芒果酒等系列产品,预计到明年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精深加工区;促进南宁发展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深圳支持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预制菜产业园、马山黑山羊预制菜产业园等建设,通过大园带小园的方式,实现各产业园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相互支撑;针对广西作为蚕茧生产大区的独特资源优势,深圳还引导同益新到广西多个市县布局,健全茧丝绸全产业链,目前仅百色市茧丝绸加工制造产值已超过10亿元。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深圳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行业,配合协作地区搭平台引项目。深圳支持百色市田林、乐业、田阳等风光发电项目建设,引进南控新能源、深圳赛格新能源和华能集团开展风光发电建设运营;依托当地铝矿储备和采矿资源,利用平果铝和吉利百矿有利条件,支持隆林、德保和田阳等县加快补全铝材深加工关键环节,推动百色市铝材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利用南宁市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契机,支持比亚迪在隆安县投资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带动协作县建设新能源项目。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圳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不断融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支持河池市发展长寿食品,布局并增强山茶油、特色水果、茶叶等长寿食品加工,加快推进河池长寿生态产业园建设;支持河池市环江县强化林业产业发展优势,引进东部企业入驻开展集成木业生产,帮助环江林木产品成功进入深圳市场,实现环江优质木材资源与深圳夹板需求有效对接;支持桂林市龙胜县延伸发展罗汉果全产业链,助力罗汉果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支持百色市凌云县、乐业县持续增加高山茶种植面积,西林县大力发展柑橘、茶、油茶及铁皮石斛、火姜种植业并成功打造“超年六堡茶”品牌等;支持桂林市资源县打造粤桂协作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核心基础设施;助力河池市东兰县加强“红色药乡”品牌推广,投入协作资金建设中草药产业园,打造中药材产业示范县。 助桂品入“湾” “圳品”帮扶提升价值 七百弄鸡、龙脊罗汉果、都安瑶山牛肉制品、东兰山泉……在深圳商超货架上,来自广西的圳品特产颇受市民欢迎。近年来,粤桂协作以“圳品”评价和供粤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将消费帮扶与延链强链补链结合起来促进广西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产基地建设。深圳因地制宜将广西优质自然资源与深圳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结合,通过打造供深农产品帮扶模式,探索形成消费帮扶与产业协作相结合的新机制。如深圳与广西签订广西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战略合作协议,积极鼓励引导华润五丰、京基智农、金晋、茂雄、鑫荣懋等一批重点企业在广西建基地、拓市场、树品牌,并组织深圳标准院等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服务。以乐业县的高山蔬菜为代表,其产值从2100元提高至3万元左右,80%以上直销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累计已有210个广西农产品获评“圳品”,共建192个广西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8个深圳“菜篮子”生产基地和35个“深圳农场”。 完善配套设施体系。深圳为广西农产品畅销大湾区构建长效保障机制。在体系建设上,深圳持续完善“产业园—物流冷链—批发市场—商超”全流程基础设施,推动协作地区消费帮扶全链条全环节升级。在历年帮助完善物流及销售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财政协作资金近1亿元,支持广西22个协作县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流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推动当地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和服务品质提升,加快打造左右联通、上下贯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保障广西农产品产销顺利对接。 建立产销对接机制。深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新消费帮扶推广方式,推动广西更多农特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如发动全市各预算单位参与消费帮扶产品采购,近年来深圳市总工会已累计发放3000万元消费帮扶券;举办特色产销对接活动,开展“直播+”助农帮扶,引导企业工厂线上平台“创维光伏工厂直达号”参与广西农产品销售,持续提升消费帮扶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今年以来,深圳已开展了“2024年深圳消费帮扶产品营销文创设计大赛阶段成果展”、2024年第二届“深圳·百色芒果节”等活动,集中推介、展示、销售广西等地区特色农产品,实现助农增收促振兴。 探索劳务协作新模式 赋能人才高质量培养 去年,在深圳举办的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高端家政暨中医理疗培训班上,63名广西籍学员在培训期间即与有关工作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全部实现“培训即就业”。稳岗就业关乎民生大事。深圳始终聚焦稳数量提质量,建立稳岗就业的高效对接机制和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劳务协作,探索劳务协作新模式新路径。 大力拓展岗位供给。深圳不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深圳和广西4市各级人社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线上线下发布深圳企业招工信息,有效帮助广西劳动力转移就业。2023年以来,深圳继续开通“节前送、节后接”的广东—广西务工专列和班车,输送农村劳动力返回深圳就业;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以工代赈带动就业等,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服务,在22个协作县共建“一县一企N车间”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27个,帮助当地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024年以来,已帮助广西2.35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广东就业,帮助3.29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持续促进稳岗就业。深圳完善稳岗就业帮扶政策,鼓励引导深圳企业主动吸纳全国脱贫人口就业,并对吸纳脱贫劳动力且实现稳定就业的企业给予补贴。如遴选推荐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经营发展优、吸纳就业多、群众口碑好的企业与对口22个县建立“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合作建设“深圳坪山—百色德保就业超市”、隆林易地搬迁安置点“粤桂劳务服务中心”、巴马驻深圳外出务工联络站等新型合作载体,充分发挥稳岗就业基地典型带动作用,有效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帮扶。各区、街道就业服务机构依托“贫困劳动力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对停保脱贫人员积极做好全方位跟踪服务工作,最大可能帮助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辖区、稳在深圳。 加强劳务品牌建设。近年来,深圳不断推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和“广东技工”三项工程与“八桂系列”深度融合,百色市职业院校与广东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培训,共组织了2290名百色学生到深圳等地培训、实习与就业。创新组建“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打通职教培训和劳务协作链条,推动26所联盟学校与广东227家企业结对,帮助1.36万人实现技能提升和高质量就业。强化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支持比亚迪公司与南宁、百色的10余所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共建“比亚迪产业学院”;帮助百色市乐业县累计输送4批共509名“两后生”到东西部协作各学校“订单班”学习;支持百色市隆林县推进新能源汽修师劳务品牌培育,与深业车城、隆林五方国际汽贸城和深圳智行科技签订新能源汽修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等。 打造乡村特色IP 探索“农文旅商、联动振兴”新模式 开展粤桂协作工作以来,深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协作县区共同遴选有规划指向、有较好基础、有迫切需求、有空间连接的示范村,集中协作双方的资金、项目、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协作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逐步推动连点成带、连带成片、全域提升。 数字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深圳着力发挥深圳数字产业优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支持南宁市马山县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粤桂协作工作队联合腾讯公司启动“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遴选广西19个县21个具备农文旅基础的示范村,通过应用数字化经营工具、开展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培养县域乡村经营性人才等措施,因地制宜建设主题茶铺、露营地、研学基地等,设计开发主题品牌形象和衍生文创产品,筑牢村集体、村民共富发展的业态基础,让示范村形象靓、名片亮。比如,以桂林市龙胜县马海村为示范村,联动周边龙脊、金江等5个村寨,成立“六村联盟”,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打造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立足广西乡村资源禀赋,协作共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如支持百色市田阳区、田东县积极推进沿江最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4个融合江景和红色历史遗迹的农文旅观光美丽乡村;支持河池市依托韦拔群故居、农民运动旧址(列宁岩)等红色资源,着力将东兰县武篆镇那烈村打造成为红色景点与田园观光相结合的现代农文旅示范村;支持百色市隆林县、德保县、田林县和河池市环江县等推进打造8个体现浓郁民族风情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支持百色市那坡县和靖西市发挥沿边优势,遴选3个边境乡村振兴示范点,倾力打造最美边境乡村振兴示范带。 产业融合促乡村振兴。着力把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重点,加快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立足“长寿巴马”世界级名片,围绕巴马盘阳河流域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在那桃乡打造巴马山茶油生态产业园、巴马小谷鸡产业示范区、巴马仁寿休闲农业示范区,在巴马镇打造巴马小巴香猪示范区,在甲篆镇百马村打造寿源田园综合体。支持河池市大化县百里画廊景区“情人湾·遇见拾光”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促进贡川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创建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开展南宁市上林县环大明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进周边乡村环境整治与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记者 罗雅丽) (编辑 罗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