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重点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开幕

日期:2023-09-04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9月3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报记者 杨峥 雷桐苏 周灿 陈飞 摄

  9月3日,以“区域协调、开放发展、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作视频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出席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出席。

  金壮龙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移规模持续扩大,对接领域加快拓展,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为保护完整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区域优势独特、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这次对接活动是加强云南与东部及中西部地区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家抓住机遇,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激发投资兴业新动力,提升区域产业合作水平。我们要大力推进梯度转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有序承接、错位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要做实做精对接合作,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自愿合作,坚持龙头引领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一起抓,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沿边产业合作新高地。要着力营造一流环境,持续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强政策协同和配套服务,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产业转移项目“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要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鼓励外资更多投向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支持国内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受省委书记王宁委托,王予波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推动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云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省份,云南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全省之力做好这篇大文章。聚力推进园区建设,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集中资源要素、创新共建模式,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聚力推动政策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谋划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聚力打造综合优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聚力引育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央企入滇、民企入滇、外企入滇,推动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链式引进、集群承接、做大做强。我们将与各方共同努力,促进东西协作、山海携手、政企同行,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王予波、徐晓兰共同为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启幕。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非作推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昌盛作主题演讲。副省长杨斌主持开幕式,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康涛出席。

  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副省长张治礼代表省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8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5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签署产业合作备忘录,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云南省部分地区、园区、高校、企业与相关合作伙伴签署项目合作、园区结对、重点产业等合作协议。签约项目382个、计划投资金额3966亿元,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总投资额的60%以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部委单位负责同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来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制造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以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头部企业的嘉宾,有关高等院校、部分省区市、国家有关行业协会和智库机构嘉宾,云南省刘洪建、曾艳、宗国英、王浩、赵金、孙灿出席开幕式。

  本次活动是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系列对接活动的第四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期间将举办“1+7+2”系列活动,包括1场综合活动,7个主题18场专题对接或洽谈活动,以及“院士云南行”“企业家云南深度行”2场延伸活动。

  又讯 9月2日,王予波、徐晓兰一同会见出席活动的嘉宾代表,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省部合作、政企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做好服务,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梯度,把云南的潜在优势加快转化为综合优势,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贡献。本报讯(记者 张寅 岳晓琼)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