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观察

江川协作 同心向好

日期:2023-03-2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积极推动三江特色农业发展,抱着既要协作更要学习的心态协助三江走好文旅发展之路,继续依托“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等工程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继续联合举办招聘会保障三江农村劳动力稳就业稳增收……3月27日,2023年吴川—三江粤桂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吴川召开,会议举行了签订结对协作仪式和捐赠仪式,为2023年江川协作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自2017年广东吴川市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确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地党委、政府以“助力”变“合力”,立足农林资源,积极探索“建设一个园区、引进一批企业、招收一批脱贫劳动力”的合作模式,共建“一县一园”。此外,两地聚焦三江的民族文化和旅游基础,积极推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就业方面,两地从人岗匹配、技能培训、非遗传承和返粤复工4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粤桂劳务协作走深走实,携手唱响粤桂协作主旋律。

  茶旅融合

  特色产业双管齐下

  一栋栋集茶叶、竹木产业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厂房拔地而起,标准厂房里“立龙头、抓品质、树品牌”的标语唱响了侗乡“因茶而富”的赞歌。这里是三江粤桂协作产业园,也是吴川与三江结对帮扶、缔结“山呼海应,江川情深”深厚情谊的见证。

  据吴川驻三江粤桂协作前方工作组组长李晓军介绍,2021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为尽快找到工作着力点,工作组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并最终确定借鉴广东“一县一园”的经验,在三江茶产业方面开展帮扶对接,引进广东企业共建粤桂协作产业园,将茶叶产业与休闲旅游、农耕文化、民族风情、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

  目前,茶叶产业覆盖全县,已成为三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据统计,三江茶园总面积达21万亩,其中,茶园绿色认证面积达13.78万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三江实现村村种茶。

  “为改变过去茶叶‘大麻袋进、大麻袋出’的困境,三江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进茶园规模化经营,广泛推行‘企业+农户+基地’模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努力把县内零散的小户经营合并成大户经营,推动茶叶产业在品种、品质、品牌上实现全面提升。”李晓军介绍。

  据统计,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三江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16万亩增至20万亩,居广西第二位,干茶年产值从11.75亿元增至16.8亿元,惠及全县涉茶从业人员30万人,涉茶农户近7万户,茶叶产业覆盖全县162个行政村,98个贫困村,干茶年产量1.55万吨,年产值16.8亿元,茶叶已成为侗乡人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加快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除了“黄金产茶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少数民族茶文化,三江还拥有极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和扎实的旅游基础。

  2021年,两地投入577万元在布央仙人山景区建设“红军旅游参观路线”,在丹洲古镇修复建设“丹洲书院国学研学”“闽粤会馆”等项目,建设提升完成后,项目所增加的门票和租金等均作为村集体收入,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两地投入粤桂协作资金1130万元,深挖侗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传承为依托,以整合资源为抓手,有效助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将三江林溪镇冠洞村打造成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

  李晓军介绍,工作组还多次协调三江旅游部门到广东开展旅游推介,吴川市也多次邀请三江文化团到吴川表演侗族文化节目,对三江的人文风光进行了有力宣传。

  3月27日,吴川至柳州航线开通,两地计划以此为契机,继续联合举办各类旅游推介活动,鼓励和引导湛江、吴川旅行社开辟更多三江特色旅游线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切实打响“山海情”的特色旅游品牌。

  四大聚焦

  发挥联动优势促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以来,吴川市和三江充分发挥粤桂联动优势,从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出发,聚焦人岗匹配、技能培训、非遗传承和返粤复工,有效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粤桂劳务协作走深走实。据统计,2022年累计帮助三江12098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

  “在核准弄清脱贫人口的就业发展需求、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联系方式等底数实情后,工作组强化岗位和劳力需求对接,聚焦人岗匹配,积极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切实为有务工需求的脱贫群体提供就业岗位。”李晓军透露,2022年以来,两地共联合举办了6场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会企业140余家,提供家政、技术员、车间工人、管理、销售等就业岗位1万多个。

  此外,两地还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脱贫群众就业能力,努力推动脱贫劳动力由“靠苦力挣工钱”向“凭技能拿工资”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本领那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秉持这个理念,两地深化协作,不断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李晓军介绍,2022年以来,两地联合举办了“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南粤绣娘”等技能培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三江少数民族特色,开展民族歌舞、民族刺绣、茶艺、竹编、制衣工艺等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

  据统计,目前,两地共组织开办粤桂协作就业技能培训班11个,培训学员382名。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据了解,由于三江南站社区搬迁群众达4606户20162人,其中残疾人口1155人,多数终生不能自理,少数具备劳动能力的也存在就业率低、稳定性差的情况。为此,吴川和三江两地充分依托传统工艺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的独特优势,探索“传承非遗技术与帮扶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的路子。截至目前,已安置78名残疾人及30名脱贫户集中就业,辐射带动100名以上残疾及困难群众居家就业,既保护和传承了侗画、竹编等三江非遗文化,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李晓军表示,通过非遗传承与帮扶残疾人就业相结合,让困难群体通过培训拥有一技之长,也让三江的非遗文化得到弘扬,有效将传统文化变为“指尖经济”。

  在转移就业方面,两地还共同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雨露计划”等专项活动,按照“分批有序错峰”的要求,为节后农民工返粤复工搭建平台,免费安排务工专车保障劳动人口赴广东务工。2022年以来,两地已“点对点”输送了425名农民工返粤复工。(记者 陈玮琪 林润润 )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