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桂林永福县:深化优势资源促产业融合 村民幸福指数节节高
11月2日,南方网记者跟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走进桂林市永福县,通过走访永福县罗锦镇金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广福乡“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中国农产品特优区永福罗汉果科技示范园,探究当地深挖优势资源,通过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持续发力乡村振兴,努力让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永福模式”。
高标准农田促“钱粮双增”
深秋时节,田野稻香,此时永福县罗锦镇已进入晚稻收割时期,大片规划整齐的稻田与层峦远山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丰”光。罗锦镇是永福县传统农业大镇,也是永福县优质粮食主产区之一,永福县罗锦镇金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金福、下村、岭桥等5个村委,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近2万亩。
永福县罗锦镇金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航拍)。胡兆双/摄
“金福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永福福寿米业有限公司进行土地流转近1000亩,惠及农户近400户,以优质稻生产为抓手,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实施退柑还粮+有机优质稻栽培,促进金福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永福县农业农村局农村事务股股长莫绍孝向记者介绍,通过修建田间生产道路、排灌沟渠防渗治理、低压管道铺设等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植条件。
农户正在进行晚稻收割。陈静/摄
如今,永福县罗锦镇金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确保粮食生产高产高稳,同时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作业,大大减轻农户劳动强度。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正在永福县全县各村镇加快建设中。永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莫正云介绍道:“我们根据各个乡镇、村屯的情况,因地制宜布局耕地规划,目前全县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余亩,带动了永福县香米产业扩面增收。”
农田排灌渠道。甘艳霞/摄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2019年起永福县整合资金,打造自治区级“福寿田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目前共打造崇山古民居、崇山新村等8个重点项目,创建西岔、崇山新村等10个人居环境整治精品村屯,形成崇山古民居、芷欣园四季花海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节点,拓宽金钟山景区(4A级)及金鸡湖网红乡村文化旅游覆盖面,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清洁、宜居幸福”的美好愿景。
田园综合体点“笋”成金
洛清江婉转曲折,从永福县上游数起,江道拐的第九个弯便是“九曲龙溪”所在之地。永福县广福乡“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基于自治区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龙溪麻竹产业核心示范区,以广福乡下坪屯滨江公园为核心,按照“一轴两廊五区十主体”格局规划总体框架,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实施了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田园综合体总投入建设资金4300万元发展‘九曲龙溪’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成功打造麻竹产业基地近万亩,同时发展‘龙溪拾光’休闲农业主题园区,为龙溪村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达30万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度高。”永福县广福乡党委书记陈军向记者介绍。
龙溪麻竹笋个头大、肉质厚、味甘鲜嫩脆、营养丰富,可鲜煮可晒干,是桂林米粉和柳州螺蛳粉的主要配料。“龙溪村地势平坦,疏松湿润的沙质土壤适合麻竹生长。”陈军介绍道:“麻竹种植比其他农作物省事,且投入少,其病虫害极少,不用喷洒农药,竹林每年只需要施肥两次,平均每亩成本300至400元,后期不用专人维护管理,按照丰产每亩5000斤计算,亩产值能在5000元以上。”
龙溪竹海里的麻竹笋。陈静/摄
过去广福乡龙溪村是贫困村,产业单一。2016年起,全村以“公司+联合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推广麻竹产业,实施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麻竹产业如笋发,2018年龙溪村被认定为“市级龙溪麻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当地第一个麻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并全面形成了“产、供、销”完整的产业链及物流、电商销售平台。2022年龙溪村全村麻竹笋产量达3万吨,产值约0.8亿元,麻竹笋产品入选2023年中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麻竹产业脱贫效果显著,示范区共带动35户脱贫户140余人实现产业增收,仅麻竹笋一项即为龙溪村人均年增收2万元。
腌制好的酸笋。陶洁/摄
以麻竹种植为载体,龙溪村流转土地100亩打造“龙溪拾光”休闲农业主题园区,依托农家乐、休闲营地、军事体验基地等模式和举办各项活动,园区成为当地新的观光农业网红打卡地。自2023年4月正式开业以来,园区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项目建设以来累计带动60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
“龙溪拾光”露营区。陈静/摄
“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带动了永福县其他乡镇田园综合体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寿”样板,助推周边3.1万户群众发展产业和近7万人增收致富。通过田园综合体,永福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格局。今年前三季度,永福县接待游客137.99万人次,增长49.81%,实现旅游总消费15.19亿元,增长33.39%,农村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
科技力量助飞“东方神果”
罗汉果被誉为“东方神果”。永福县是罗汉果的发源地和主产地,至今已有400年种植历史,全球70%罗汉果聚集在这里生产、加工和销售。
近年来,永福县借助科技力量,探寻让“东方神果”长出“腾飞翅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自然资源“优势”裂变为发展“胜势”。2022年开始,永福县依托罗汉果产业加工聚集区,打造中国农产品特优区永福罗汉果科技示范园。示范园总规划3900亩,核心区面积620亩,主要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与扩繁区、品种对比试验区、反季节栽培区等8大功能区。
示范园的罗汉果实挂满枝头。陈静/摄
“广东对罗汉果的需求旺盛,王老吉罗汉果产品的原材料就是由永福县提供,每年约有2万吨鲜果从这里拉去广东加工。”广西罗汉果试验站站长秦开德介绍,通过技术攻关,罗汉果可从山区种植转移到平原地种植,目前产量由一般种植条件下的亩产6000个增加到10000个以上,产能大幅提高。
村民在处理烘干加工完的罗汉果果芯。陈静/摄
作为中国农产品特优区,园区成立工作流动站、建立专家人才库,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有关部门提供研学平台,引领科研成果转化和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黄金果”罗汉果及衍生作物的价值。“我们与广东科学院开展罗汉果甜甙提取技术合作,开发高端甜味剂产品,主销美欧市场,像去年甜甙的价格是2800元一公斤,利润可观。”
罗汉果产品展示。陈静/摄
2023年10月23日,罗汉果科技示范园优质种苗脱毒繁育中心正式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示范园成为全国罗汉果品种最全、面积最大的脱毒种苗繁育基地。
永福打造的罗汉果小镇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陈静/摄
目前,永福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预计2023年产果超16亿个。永福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打响罗汉果品牌,形成了以罗汉果特色小镇为核心、中国农产品特优区永福罗汉果科技示范园为平台的发展架构,把罗汉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体验高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总产值达百亿元以上。(记者/陈静)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