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协作谱新篇 广东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贵州共筑健康梦
2022年8月,一名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被送往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患者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狭窄95%,在快速确定手术方案后,由广东省派出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组团式”帮扶剑河县人民医院医疗团队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植入支架,这名患者被成功救治。
这是黔东南州剑河县的又一个“首例”,更是粤黔两地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的见证。从2022年广东“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经过接续努力,贵州受帮扶医院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贵州省组织的“组团式”帮扶阶段性评估显示,前10名中有6所是广东省帮扶的医院。
2024年6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团队赴黔东南州开展“百城光明行”巡诊义诊活动。
满足多层次就医需求
打好“组合拳”帮扶新模式
2024年4月13日,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家甲状腺中心成立,中华医学会广东外科分会委员、珠海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专家崔敏带领的专家团队入驻正安县甲状腺中心,并成立“崔敏名医工作室”,让当地群众足不出县,就能治疗甲状腺癌、预约名医看诊。
珠海帮扶团队进驻后,通过“组合拳”帮扶新模式,满足患者多层次就医需求,正安县人民医院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神经中心、慢病管理中心、高血压中心、甲状腺中心成立,并建立贵州省首个澳门名医工作室;引入珠海心脏介入技术、外科腹腔镜技术、骨科椎间孔镜技术、关节镜技术、放疗技术等;启动远程心电、远程脑电、远程超声、远程血压“四大智慧医疗”建设,逐步形成智慧医疗帮扶新模式。
珠海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正安县人民医院院长丁轩指导神经外科团队开展“颅内肿物(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依托“互联网+”平台,医疗帮扶更显优质与便捷。以佛山南海“健康直通车”帮扶项目为例,南海区在黔帮扶专家通过与“娘家”组建远程帮扶医疗专家队伍,依托南海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技术平台,实现“2小时内响应”远程会诊,多位专家同时在线诊治,在云端同步开展多学科MDT;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也实现了“南海诊疗+当地配送”的慢病全程健康管理模式。
人才“输血”转向“造血”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人才强院,帮扶团队在工作中不断发挥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并逐渐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帮扶。
顺德帮扶团队创新医院人才培养方式,鼓励外出进修学习并强化跟踪问效,并选派27名业务骨干到佛山进修;发挥教学优势,鼓励在职职工通过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优化医院人才结构,并落实干部职工学历提升激励办法。珠海帮扶团队则通过“双向奔赴传帮带”“学术交流传帮带”“搭建平台传帮带”等措施,选派骨干医生进修学习,加强医疗学术交流,推动珠澳医疗团体与正安县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协作协议,帮助正安县人民医院逐步形成紧密、规范、可持续的医疗人才培养模式。
在帮扶中指导、提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引智借力,将先进技术和最新理念引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派出各学科专家在威宁驻点,以实现“传、帮、带”目标和以“点”带“面”的提升作用;作为“卒中中心”的牵头科室,选派神经内科骨干力量,在开展脑卒中巡回义诊宣传和高危因素筛查活动的同时,进行授课培训69次、教学查房200余次;选派放射科专家指导开展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心脏MRI功能成像、磁共振脂肪定量等影像新技术20余项,并先后在三家医院开展理论授课、疑难病例讨论、操作技能培训等多种教学交流活动,培训2000余人次。
番禺帮扶团队黄永业医生开展威宁县域首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
高标准、补短板
持续激发医院管理“内生力”
2024年,“三甲”创建工作是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首要工作任务。为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精准“克隆”,设立“创甲办”,并派驻点专家直接进驻指导,完善工作组织体系,并形成模板全员推广;选派7名专家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访谈、查阅资料、随机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经自查自评,威宁县人民医院已经达到贵州省“三甲”验收标准。
高标准抓建设,全方位补短板,帮扶团队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激发受帮扶医院的“内生力”。围绕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顺德帮扶团队针对剑河县人民医院多途径狠抓医疗质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特别是引进院长行政查房和院长接待日后,解决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456个,开展医学装备委员会专题研究大型设备采购和重大项目实施,明确财务审批制度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内科帮扶专家、剑河县人民医院院长杨友到临床科室开展院长行政查房工作。
2022年,按照中组部要求,广东“组团式”帮扶贵州省分布于7个市(州)的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0所人民医院。其中广东各协作市县区累计选派了近3000名东西部协作非“组团式”帮扶医疗人才,其中帮扶一年以上的达600余名。一项项帮扶工作的扎实推进,一个个发展难题逐步解决,粤黔协作谱新篇,医疗人才的“双向奔赴”实实在在地筑起粤黔人民共同的健康梦。(记者 何雅柔、潘心怡)
(编辑 罗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