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图片报道

门户枢纽:珠海筑起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

日期:2021-05-10 来源:南方网 字体: [大] [中] [小]

  不久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标志着珠海经济特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即日起,推出“珠海新机遇·特区新征程”系列报道,聚焦广东省委、省政府赋予珠海的五大战略定位,展示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决心和魄力。

  日前,实施24小时通关的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造工程正式完工,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实现通关。

  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下称《意见》),赋予珠海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而成为“枢纽”,珠海要提升城市能级量级,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拥抱大时代,迎来新机遇,开启新征程,珠海正式踏上经济特区2.0的升级之路,一个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型核心城市正在到来。

  立柱架梁▶▷告别“末梢”,迎接“枢纽”

  何为“枢纽”?主门户开合之枢、提系器物之纽,是事物的关键部位、中心环节。

  既非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市,也非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珠海如何成为“枢纽”?

  如果从高空俯瞰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区域,珠海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这座面积不大的城市,坐落在珠江口西岸的最南端,周围是一片茫茫水域。陆路到了这里便是尽头,也因此,珠海一度被称为交通“末梢”。

  但与此同时,与它紧紧相邻的,却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就决定了珠海有成为“枢纽”的潜质。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彻底打破了珠海“末梢”的地理格局,让它成为全国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30分钟驾车到东岸,不再是奢望。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珠海作为战略支点的这一部分,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认为。

  去年底,“珠海第一跨”洪鹤大桥正式通车,这是继1993年珠海大道通车后,时隔近30年后,第二座贯通珠海东西部的大桥。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珠海将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建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

  此前,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明确提出,要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要超前谋划布局适应城市快速扩容需求的交通基础设施,要建设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面东承,一面西接。东岸是丰富的可承接资源,西岸则是广阔的腹地。向东,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跨海大桥碧波横卧;向西,建设中的黄茅海大桥,则将是珠海连接珠西、粤西城市的战略要道。“项目建成后,将为江门、珠海等珠江口西岸城市乃至整个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晓峰说。

  向外筑梁架网,向内也在构建体系。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粤海介绍,目前,珠海已初步构建起以“一桥、双港、两铁、两横四纵、多枢纽”为代表的要素相对齐全的大交通系统。空港与海港方面也取得突破,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珠海港高栏港区15万吨级主航道工程、珠海港高栏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也竣工验收。

  踏上新征程,珠海为自己绘就了“门户枢纽”的发展蓝图。当前,珠海正全力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基础,推进高铁、城轨、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

  特区升级▶▷摆脱“小而美”,奔向“大而强”

  做“门户枢纽”,首先要做大做强。

  此前曾被誉为“小而美”的珠海,一直在努力实现一个目标:摆脱“小”的标签,发挥“特”的优势,做强“美”的实力,成为真正的“大”城市。

  事实上,历经多年的艰辛奋斗,尤其是近几年来,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产业壮大,抑或是人口增长,珠海的城市综合实力都已有了质的飞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珠海经济增长近60%,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高栏港成为亿吨大港。格力电器入选世界500强,华发、纳思达进入中国500强,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五,常住人口增速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的起点,新的机遇。“珠海下一步的目标和方向,是建设‘升级版’的经济特区。通过‘升级’,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张玉阁说。

  在郭永航看来,“十四五”时期是珠海转型发展的窗口期、跨越发展的关键期、破局突围的攻坚期。珠海迫切需要加快从“小而美”向“大而强”转型。而《意见》赋予的“区域重要门户枢纽”定位,其含义也包括“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特色金融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

  成为“门户枢纽”,珠海有雄心也有目标。郭永航透露,珠海将推动产业、城市、人口规模迈上新台阶,力争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300万、GDP超过6000亿元;到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500万、GDP向2万亿元迈进。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基础,构建“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

  《意见》赋予的区域重要门户枢纽这一定位,被认为是对珠海中心城市地位的加持。“珠海被寄予厚望,但客观而言,珠海城市体量仍然较小,迫切需要提升自身能级量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认为,目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更重要的还是要打好组合拳,特别需要圈内城市城区资源充分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近段时间,珠海与江门、中山等临近城市往来频繁。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正与珠西城市群合谋“突围”。

  珠澳携手▶▷打造新“支点”,做好强“支撑”

  “珠海要成为区域重要门户枢纽,主要涉及到‘一个支点’和‘一个支撑’。”著名经济特区问题研究专家、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认为,“一个支点”,就是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一个支撑”,就是珠海作为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要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无论是“支点”,还是“支撑”,珠海走向“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核心,仍旧是推动与港澳的深度合作。

  “十三五”期间,珠海牢记“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指示,全力推动珠澳合作取得新突破,澳珠极点正不断凝聚势能。

  据统计,在此期间,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落地,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启用,全国首创澳门企业跨境到横琴办公,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落户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动工建设。而作为对澳合作的主平台,横琴开发建设以来成果丰硕,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3300亿元,累计注册澳资企业3600余家,成为内地澳企最集中区域。

  除了跨境办公、跨境通勤、跨境医保、跨境创业等创新举措得以深入实施外,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平台的集聚效应也不断显现。此外,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获批建设,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挂牌,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落地。

  有专家指出,珠海通过打造“升级版”经济特区,不仅有望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也将更大程度释放澳珠极点发展潜力,提升澳珠极点辐射带动能力。

  而根据《意见》,珠海将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加快大桥经济区建设,承接港澳物流、供应链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强化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通过将澳珠极点做大做强,广东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将得以破解。”

  “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意味着珠海要更加充分用好‘澳门因素’,依托澳门作为自由港的国际化优势,强化自身高水平对外开放,真正提升对于一个区域的辐射力。”陶一桃说。

  澳门所需,珠海所能。进入新阶段,珠海将继续把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牵引珠海改革开放的龙头,以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引领,全市全域加强与澳门合作,做大做强“澳珠极点”,打造一个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新支点。

  数读“门户枢纽”珠海

  “十三五”期间

  ●珠海经济增长近60%,GDP总值年均增长7.4%,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高栏港成为亿吨大港。

  ●格力电器入选世界500强,华发、纳思达进入中国500强,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五。

  ●常住人口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正式突破200万人。

  ●横琴成内地澳门企业最集中区域,累计注册澳资企业3600余家。

(撰文:梁涵)

(编辑 叶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