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大项目

广湛高铁全线首座特长隧道贯通

日期:2023-11-02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图为已贯通的大脊山隧道。赵岩 摄

  11月1日,经过974天的不懈奋战,广湛高铁站前4标项目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大脊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广湛高铁全线首座特长隧道贯通,为确保如期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工程由广东省铁投集团出资,广湛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一院集团南方监理公司广湛铁路监理三标项目部监理,中国铁设广湛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部总承包,中铁十二局承建。

  新兴县委常委梁福慧出席贯通仪式并致辞,他指出,广湛高铁是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对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改善新兴人民出行条件、促进对外合作交流、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大脊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广湛高铁新兴段建设取得又一重大阶段性进展,向全线贯通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希望各参建单位继续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毫不松懈、再接再厉,周密部署组织,科学精细施工,在确保施工安全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后续建设任务提速增效,共同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力促广湛高铁新兴段建设早日竣工,为新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大脊山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全长9606米,设1座斜井,为当前广湛高铁全线贯通最长隧道。其中大脊山隧道出口单口掘进4100米,创下人工钻爆法(时速350km/h)大断面高铁隧道无辅助坑道单口掘进国内最长纪录。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遭遇断层破碎带、侵入体蚀变带、高温环境施工、长距离通风、超长工区施工、反坡排水等多种不良地质和重大难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防治不良地质灾害,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建设者未雨绸缪,通过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前掌握断层位置、性质及规模,动态研究调整支护措施,强化监控量测,并创新改进工装、工艺、工法,保障了隧道安全质量可控、工期有序推进。

  夏季高温、高湿度的施工环境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又一大“拦路虎”。洞内大型设备运转持续产生热量,长距离独头掘进搭配暴雨、伏旱等恶劣天气的“组合”,导致隧道洞内又闷又热,温度常常达40℃以上。为妥善解决洞内通风降温这一难题,建设者通过引进业内最先进的降温设备,采用水压光面爆破技术、爆破雾化降尘设备创新形成高铁隧道冷水循环降温系统,改善洞内环境,通过采用主洞分两区段接力式通风降温、降湿,加速洞内冷热空气置换。“改进方案后,隧道内温度能够恒定控制在28℃左右,施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项目技术负责人赵岩说。

  大脊山隧道出口与斜井工区位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为减少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前项目部按照环保专业要求,在洞口设置污水处理站,通过中和、过滤、沉淀消毒,处理后的水不但能够回用于隧道施工、工地区域内绿化、浇洒路面,还能帮助周边住户用于林地、农田的绿化和灌溉。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广湛铁路4标项目部紧紧围绕“安全保质量,质量保进度,打造合格工程”的理念,聚焦“光爆、变形量、工效”管理要素,通过“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思路,组建了隧道开挖、支护、仰拱、衬砌、附属、质量检测为一体的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隧道施工的智能化、科技化、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

  广湛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于广州站,沿途经过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市,终至湛江北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广州中心城区到湛江中心城区90分钟互达。(冯凯思 常文旺)

(编辑 黄练)